长江日报记者王谦通讯员胡东斌章军
1月28日,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公布2021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名单,共有153个县(市、区)被命名。武汉市黄陂区名列其中,成为武汉首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前不久,长江日报记者前往黄陂区探访农村公路,看到一条条坦途串联起乡村与田野,串成幸福之路。作为武汉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城区,黄陂区近年先后建成农村公路4027公里,与国道、省道相连,四通八达。该区率先在全省实现硬化路村村通、湾湾通,全区19个街道(乡)均通达二级以上公路。
■修路串起多个景区
带火乡村旅游
记者开车从黄陂区省道火塔线转入村道胜火线,便抵达“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胜天村,沿线道路十分整洁。
“路修好后,更多游客来我们村的胜天农庄和木兰玫瑰园景区游玩,村民办农家乐、开民宿都有源源不断的客流。”提起通村道路的修建,王家河街道胜天村村民王元感受很深。她说:“村民出行方便了,买小汽车的也越来越多了。”
胜天村是一个传统农业种植村,以前土地利用率不高,村民收益低。2014年,在回乡能人龚卫平带领下,该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旅经济。
“要让外面的人能进来、里面的人好出去,我们花了很多心思修路。”胜天村村委会委员罗子胜说,村里原来的土路、水泥路在2018年都被拓宽成了沥青路。现在,胜天村一年接待量可达75万人次,带动村民增收。
姚家集街道杜堂村和胜天村类似,也以发展农旅经济为主。2016年来到杜堂村木兰花乡景区工作的陈冬梅见证了周边道路的变化。她记得,她刚来时,景区门口的路狭窄,也没设置交通信号灯,经常堵车。“2019年,道路被重新修整,变得又宽又有秩序,人们出行体验更好了。”
修路让黄陂的景区由点连成线。姚塔线原为姚家集街道与木兰乡之间的一条乡村公路,水泥路面只有四五米宽,后被改造成二级公路,路宽10多米。如今,全长18公里的姚塔线串联起木兰山、木兰湖、木兰花乡等景区,成为“旅游环线”的重要一环,为地方经济联系和居民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道路修进光伏发电站和茶园
带动产业壮大
占地1000亩的煜江能光伏发电站位于黄陂区蔡家榨街道,一年可为国家电网输电4000多万千瓦时,为周边15个村每个村年增收10余万元。
这个季节,周边村里的不少村民正在这座发电站打零工,进行除草、清洗光伏板作业。发电站的旁边是蜿蜒的村道博六线,来来往往的村民以及发电站的车辆装备都在这条道路上通行。
发电站站长高硕2017年伴随这座发电站来到黄陂扎根。他记得,发电站刚落户时,这里的道路还是狭窄坑洼的水泥路,大型车辆进出十分不便。车多的时候,他总要跑到路口,提醒车辆错开通行。
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蔡家榨街道2018年对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原先4米宽的水泥路变成6米宽的沥青路,企业员工和村民出行方便多了。高硕说,近几年,黄陂区的道路发生了巨大变化,路路相通,出行不再困难。
位于蔡家榨街道杨家石桥村的茶树种植基地更是道路建设的受益方。村门口原先是一条两三米宽的石子路,产品难以运出,2004年变成了4米宽的水泥路,2018年再次提档升级,变成4米宽的沥青路。伴随道路的拓宽升级,基地茶叶的销路越来越广。“路通了,货车可以直接开到门口拉货,成本降低,利润增长,客户也好进来,现在茶树种植面积近千亩,交通不便、产业受阻的情况不再有了。”绵阳山茶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始人肖金明难掩喜悦地说。
■修路带动蜜橘销售
旅行社的车也能开进村里
沿着姚家集街道谢柳通村公路,记者开车抵达了双河村一片橘园前。上百亩橘园里有3万多棵橘树,树上挂着金灿灿的小蜜橘。“2021年的收成还不错,我们这个蜜橘基地一年能产销六七十万斤蜜橘。”橘园老板谢永祥开心地说,这些年,得益于修了农村公路,蜜橘对外销售更方便了,越来越多的人到橘园来采摘。
双河村村民谢永祥2012年在木兰山脚下的双河田园农旅基地开办蜜橘专业合作社。如今,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大量市民会来这里游玩。以前,橘园门口的道路太窄,车辆进出不畅。姚家集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介绍,2018年,该街道11公里示范性道路全面提档升级,24公里长的农村公路被加宽,通往橘园等产业基地的道路也进行了改造升级。2019年,橘园门口的道路被拓宽到6米。
谢永祥说:“我们是实实在在受益了。以前,大货车不好进来,过来采摘的市民车辆被堵成‘长龙’。道路被改造后,车辆进出顺畅,连旅行社的车也来了。”路修好后,谢永祥对橘园门口的停车场进行改造,新增80多个停车位。现在,每到周末,农家菜餐馆的座位都能被订满。
黄陂区农村公路管理局负责人介绍,3年来,黄陂区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200公里,创建“美丽农村路”200公里,建成木兰大道“美丽乡村示范带”,彻底改变了全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居民出行难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