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生暮死的意思是什么?
朝生暮死,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shēng mù sǐ,意思是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出自《重修政和证类本草·草下之上》:“朝生暮落花……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朝生暮死。”
司空见惯的典故
司空见惯(拼音:sī kōng jiàn guà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孟棨《本事诗·情感》。
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职)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出处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司空见惯”。
司空见惯:典出刘禹锡《赠李司空妓》。
唐代中期,有两位著名的诗人,一位叫刘禹锡,另一位叫李绅。
后来,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州刺史,在外地待了二十多年。
终于,朝廷召刘禹锡回到京城洛阳。洛阳表面上歌舞升平,实际上暗流涌动,不可能有他发挥才能的机会,刘禹锡只好埋头于集贤院的工作,除此之外,就同好友看花饮酒,写诗联句,以此消遣度日。
当时,另一位著名的诗人李绅也在京城,因为他做过司空一职,被称为李司空,他十分仰慕刘禹锡的文采,特地备下美酒佳肴,请刘禹锡到家里做客,席间,李司空叫出妙龄歌妓出来陪酒,歌妓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婉转地唱着《杜韦娘》,如此热闹的盛会,勾起了刘禹锡的思绪。他当即提起笔赋诗一首,诗中写道:
高髻云鬟宫样妆,
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
断尽江南刺史肠。
诗的意思是说:这样美好的歌妓,还唱着优雅动听的歌,司空大人见惯了、听多了,自然全觉得很平常,而我这个谪居外地二十多年的小小刺史,早以为之想念肠断了呀!
目光短浅出自谁的典故?
目光短浅(mù guāng duǎn qiǎn)
解释: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出处(来历):王朔《痴人》:“‘不是这个意思,我确实是想象力有限。’我解释说,‘可能因为我太唯物了所以目光短浅。’”
事例:他是一个~的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缺乏远见
徒有虚名的成语故事
徒有虚名(拼音:tú yǒu xū mí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东晋·干宝《晋纪总论》。
“徒有虚名”的意思是空有名声,名与实不相符合;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三国时候,蜀汉军师诸葛亮率兵北伐,驻守祁山寨中。这一天,他突然接到探报:司马懿领兵二十万,向祁山杀来。诸葛亮闻报不禁暗暗吃惊,他对部下说道:“司马懿一定是要夺取街亭,断我粮道。街亭地方虽小,却是咽喉要地,万一失守,就要坏掉大事。”大将马谡自以为精通兵法,小小的街亭由他来守是易如反掌,因此他坚决请战,要求镇守街亭,并当场立下军令状。诸葛亮为马谡调拨精兵二万五千,王平相助,叮嘱马谡要处处多加小心,不许失败,只许成功。马谡与王平率军来到街亭,见这里到处都是山僻小路,马谡便笑着对王平说:“ 丞相真是胆小,这样一个地方魏军哪里敢来。”王平说“ 魏军虽然不敢来,我看我们也应该在路口安营扎寨,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但马谡却自有主张,他非要在路边的一座小山上安营。王平认为这样非常不妥,对马谡说:“将军,当路下寨,敌兵无法偷过;如果屯兵山上,敌军四面将我包围,我们如何应付?”
马谡不以为然地大笑着说:“兵法说, 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敌兵如果敢来到街亭,我定杀他个片甲不留。”王平见马谡如此固执,又劝说道:“此山是个极险恶的地方,敌人如果断我们的水道,我军必乱无疑。请将军三思而行。”马谡有些不耐烦地说:“你不要乱说。 孙子兵法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敌人断我水道,我军必然决心死战。我熟读兵书,连承相都经常向我请教,你凭什么来阻挡我。”王平仍坚持自己的意见,反对在山上安营。马谡便拨给王平五千精兵,在离山十里路的地方,扎下了一个小小的营寨,与山上的大寨形成犄角之势。
司马懿率军来到街亭,探马来报,说马谡在山上扎下了营寨,他便大笑道:“马谡名不符实,能力低下(徒有虚名,乃庸才耳)。诸葛亮用这样的人物,怎能不误大事呢。”
司马懿立即布置,即刻督军作战,魏军一拥而上,将山的四周团团围住。马谡从山上向山下望去,只见魏军漫山遍野,慌忙挥动令旗,命令蜀军向下冲杀。蜀军见魏军声势浩大,心中早已怕了三分,根本不敢下山。马谡大怒,杀了两员畏缩不前的战将。蜀军无奈,只好向山下冲去。但魏军严阵以待,岿然不动。蜀军只好又退回到山上。马谡见情况不妙,马上命令紧闭寨门,等待援军。王平见此情景,率军来救,无奈自己兵力太少,被魏军轻而易举挡在了山下。山上的蜀军被围困了一天,又被切断水道,军心大乱。到了夜里,山上蜀军饥渴难忍,纷纷下山投降。此时,魏军又放火烧山,只见满山是火,魏军喊杀声响成片。马谡见大势已去,只好带领残兵败将,夺路而逃。街亭就这样失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