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广夏陷阱是什么?银广夏财务造假的启示有哪些?

来源:星际派时间:2022-05-31 14:50:17

银广夏事件

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证券简称为ST广夏(000557)。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疑点

(1)利润率高达46%(2000年),而深沪两市农业类、中草药类和葡萄酿酒类上市公司的利润率鲜有超过20%的。

(2)如果天津广夏宣称的出口属实,按照我国税法,应办理几千万的出口退税,但年报里根本找不到出口退税的项目。2000年公司工业生产性的收入形成毛利5.43亿元,按17%税率计算,公司应当计交的增值税至少为 9231万元,但公司披露 2000年年末应交增值税余额为负数,不但不欠,而且还没有抵扣完。

(3)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与应收款项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合计与短期借款也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考虑到公司当年销售及资金回笼并不理想,显然公司希望以巨额货币资金的囤积来显示销售及回款情况。

(4)签下总金额达60亿元合同的德国诚信公司(Fedelity Trading GmBH)只与银广夏单线联系,据称是一家百年老店,事实上却是注册资本仅为10万马克的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5)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都是整数吨位,一次购买上千吨桂皮、生姜,整个厂区恐怕都盛不下,而库房、工艺不许外人察看。

(6)萃取技术高温高压高耗电,但水电费1999年仅20万元,2000年仅70万元。

(7)1998年及之前的财务资料全部神秘“消失”。

广夏陷阱

真相再清楚不过了:天津广夏1999年、2000年获得“暴利”的萃取产品出口,纯属子虚乌有。整个事情--从大宗萃取产品出口到银广夏利润猛增到股价离谱上涨--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过去两年间,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深圳股票交易所代码0557)创造了令人瞠目的业绩和股价神话。

根据银广夏1999年年报,银广夏的每股盈利当年达到前所未有的0.51元;其股价则先知先觉,从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启动,一路狂升,至2000年4月19日涨至35.83元。次日实施了优厚的分红方案10转赠10后,即进入填权行情,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较之于1999年“5·19行情”发动前,则上涨了8倍多;2000年全年涨幅高居深沪两市第二;2000年年报披露的业绩再创“奇迹”,在股本扩大一倍基础上,每股收益攀升至0.827元。

“奇迹”并未到此为止。2001年3月1日,银广夏发布公告,称与德国诚信公司(Fidelity Trading GmBH)签订连续三年总金额为60亿元的萃取产品订货总协议。仅仅依此合同推算,2001年银广夏每股收益就将达到2至3元!在更早些时候,银广夏董事局主席张吉生预测,未来三年内每年业绩连续翻番“不成问题”。

这是个灿烂的未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为之目眩。证券行业内部,相信银广夏神话的人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多。

--一位基金经理说:“(银广夏的业绩)好虽好,但不符合常识。”

--一位著名证券公司农业领域的研究员很久以来都不把银广夏列入观察范围,问其原因,答:“有研究的必要吗?”

各个证券网站上进行着观点泾渭分明的超级大讨论。著名的证券专业聊天室“和讯大家谈”里,关于银广夏的帖子数以千计,质疑者和支持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在那里可以找到各种传言。

但仅凭“感觉”、传言、争论、甚至“常识”,还是缺乏依据。记者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跟踪采访,渐渐逼近真相,银广夏的"神话"被逐步还原了本色。一个即使在并不成熟的中国市场上也相当少见的特大造假骗局,展现在我们面前。

银广夏的造假手法:与其辛苦经营企业,不如静下心好好做账

如果要给银广夏的造假手法做一个简单的评述,那就是:“与其辛辛苦苦经营企业,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做做账。”

银广夏的财务造假所需要的只是,一间办公室,两沓A4纸,发票若干,就可以造出好几亿的利润了。

整个造假过程完全体现了“造”字的精髓,所有的单据都是伪造出来的。

造假过程

制造业的流程大概是先从供应商那里买原料,然后入库,再加工生产,最后产成品从成品库发出,送到客户那边,完成销售。

银广夏的造假完全按照这个流程来贯彻,首先从黑市上购买发票、汇款单、银行进账单等票据。

发票的销售方是编造出来的三家供应商:北京瑞杰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京通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东风实用技术研究所。

其次伪造向这三家供应商购买的原材料蛋黄粉、姜、桂皮、产品包装桶等运到公司的入库记录。入库之后伪造生产的领用,在生产环节伪造班组生产记录。

精油、树脂等产品 “生产”完了以后进到成品库,最后伪造相关的产品出库单,销售给客户,销售环节通过虚开发票和出口报关单,并且制作财务确认收入和回款的银行进账单和销售合同。

按照这种做法,两三天就可以做好全年的利润目标,剩下的时间把精力集中在跟市场上各类媒体,调研机构,股民忽悠,想对策怎么反驳市场的质疑。

造假成本

当然造假还是要付出一些成本的,主要的成本是税收,造那么多的收入,一分钱也不给税务局有点说不过去。

根据媒体的报道,2001年银广夏从税务局那里领了500份的发票,虚开290份,价税合计22145.6594万元,涉及税款3764.7619万元,后以销售货款没有全部回笼为由,仅向北辰区国税局交纳“税款”500万元。

这做得就有点不厚道了,相对于造假带来的市值增长,税务局的税收不值一提,银广夏的造假大师们做得有点不太专业。

可能正是因为如此,税务局和海关后来才积极地配合媒体,主动出具证明,使银广夏的造假实锤。

美中不足

为了展示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的颠覆性,银广夏的毛利率从造假前的20%飙升到造假后的64%,收入虚增了6倍,而成本只虚增2倍。

那时候的人真好骗,换在今天,毛利率那么大幅度的飙升,简直是天方夜谭。

而且,在银广夏的造假环节中,连最基本的物流记录和水电成本都没有配套。

当时有人向素有“中国阳光私募之父”美称的赵丹阳推荐银广夏,他没有去公司调研,而是直接跑到天津税务局查询天津广夏的用电量,当他发现这么大的一家公司每月用电额仅上100多度,就立刻打道回府了。

但是,我们不能以“后见之明”来过多地指责银广夏的造假水平,毕竟他们属于开创造假的先辈,在那个时代要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属于造假中的佼佼者,不然也不能获得“中国安然”的殊荣。

其他造假

银广夏在1998年至2001年6月合计虚增收入7.7亿元,子公司天津广夏就占了6.6亿,剩下的造假金额通过其他子公司实现。

1、子公司武汉世贸卖房子,后来没卖成功,会计的收入和利润没有调减,使银广夏合并报表虚增1372.1万元的利润。

2、用配股筹来的资金借给子公司收入利息来冲减财务费用,致使利润虚增。

3、子公司芜湖广夏通过少计各种营业、管理、营销等成本,致使利润虚增。

4、子公司海韵文化公司在不具有电视片《中国博物馆》产权的情况下,虚构该片广告收入3000万元,致使银广夏虚增利润2670万元。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简单粗暴的造假手段为什么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

当注册会计师选择发现时,投资者有没有能力避开这个大坑?

银广夏财务造假的启示

启示:深入的行业分析被认为是成功投资的先决条件,因为每个上市公司的命运都是与它所属行业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获得正确的相关行业性数据,对于有效分析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对公司经营业绩的预测和影响,是相当重要的。一般来说,投资者可以将权威部门如国家各部委发布的相关行业统计数据,作为判断的依据。只有注重行业分析,投资者才能具备一双随时识别“报表陷阱”的慧眼, 才能有效避免类似银广夏这类造假案例带来的投资损失。

关键词: 银广夏事件 银广夏陷阱 银广夏造假有什么特征 银广夏财务造假的启示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