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然博物院召开全省博物馆生肖文化阐释与展示学术研讨会

来源:文博圈时间:2023-03-30 13:03:15

3月27日下午,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主办的全省博物馆生肖文化阐释与展示学术研讨会在浙江自然博物院召开。来自省内外的博物馆界专家学者,院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等60余人参会。

浙江自然博物院利用藏品和专业优势,已连续举办了12个生肖贺岁展,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充分好评。为做好新一轮生肖系列展,深入阐释中华生肖文化内涵价值,解读生肖文物标本背后故事,此次研讨会邀请了7位专家作博物馆与生肖文化主旨报告,10位学者参与生肖文化展示与阐释学术沙龙。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科技馆原馆长王小明作《生肖展与自然教育》主旨报告。他总结回顾了2010至2023年各地博物馆的生肖展,提出办新一轮生肖展,一要不断用新理念新技术,拓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传承的自然教育效果;二要从历史看当下,增强展览的多感知互动体验,丰富文创产品的内涵和种类;三要区域联动,集社会之力,跨界融合,促进传统文化与自然教育的联动和传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副教授蔡静野作《丝路文明与古代兔文化》主旨报告。她从中华古代兔文化、丝路上的兔文化、中华兔文化的传播三个方面展示文物中的兔形象及其演变和传播。

浙江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温州博物馆馆长董姝作《文物点阅,传统生肖文化展另外一种打开方式》主旨报告。他分享了温州博物馆2019年3月以来推出的文物点阅活动,从最初的观众预约的点单式文物鉴赏活动,发展出分享型点阅、展示型点阅、学术型点阅、体验型点阅等多种文物鉴赏形式,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副馆长王利剑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与古代生肖图像研究主旨报告。他介绍了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的大量生肖动物形象,以卯兔、子鼠为例,结合《宣和画谱》和传世绘画图像分析了古代绘画中兔、鼠绘画的风格和特点、传承和创新等问题,以中国古代生肖绘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转化。

江山市博物馆馆长裘佳欢作《博物馆如何玩转生肖文化》主旨报告。她表示,生肖是中国人的文化传承,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是区域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博物馆展示生肖文化可以通过主题展览、教育活动、文创产品等方式。要加强馆际合作,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区域间文博事业的共同繁荣。

杭州宠这里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欣作《宠物经济助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主旨报告。她提出,宠物经济和博物馆生肖展的结合正成为文化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宠物文化展览和博物馆传统文化生肖展的结合,可以丰富展览内容的多样性,创新展览形式和互动方式,增加教育和科普内容。

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浙江自然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严洪明作《融合创新:探寻2.0版十二生肖系列展的新途径》主旨报告。他回顾了2012年以来浙江自然博物院举办的12个生肖展,总结三点特色,一是以中华生肖动物及文化为主题,既阐释弘扬生肖文化,又深入展示生肖动物“前世今生”;二是展览内容主要分为自然与人文跨界融合、多学科撬动展览学术、科普价值增生三个部分;三是多馆合作联动,展示手法多元,助力让文物活起来。他提出,跨界和数字时代背景下,生肖展因应观众需求升级,一要关注当代性,采用情景式陈列法,重心向深度文化体验转向;二要推动跨界办展,打破博物馆级别、类型、地区界限,搭建联办机制;三要重视数字赋能,展览嵌入游戏元素,让参观变得更有趣;四要活化利用,变革叙事手法,推陈出新,阐释当代价值,古为今用。

开展生肖文化展示和阐释学术沙龙,十位专家学者从学术研究、展览展示、教育科普等不同方面分享交流,讨论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与生活化、趣味化、时尚化等元素在博物馆生肖展览中的碰撞融合。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生肖是年俗文化的象征,反映了中国早期的动物崇拜意识,体现了中华文明大力推崇人与动物的亲善关系,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浙江自然博物院举办生肖贺岁展,旨在促进生肖文化的教育普及和传承弘扬,具有推动生肖文物资源活化利用和传播推广的重要意义。浙江自然博物院将在新一轮生肖展中持之以恒,擦亮特色,在展示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跨界融合方面打造浙江自然博物院品牌。通过举办研讨会,学习先进经验做法,深入挖掘生肖文化价值内涵,解读生肖文物背后故事,探索创新生肖展的叙事手法与展示方式,以更有效率和体验感的文化传播方式,讲好生肖故事,传播中华文明,不断增强中华生肖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助力传统文化“破圈”。

直播回放

浙江自然博物院 视频号 

网易新闻浙江教育 

文博圈 视频号 

文字/骆陶陶

摄影/方寸 张祯贞

初审/颜雯

终审/严洪明、钱周兴

关键词: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