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丽萍 实习生 李海珠
人勤春来早,实干正当时。根据省委、市委相关决策部署,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惠济区委、区政府从年前开始谋划,春节长假后连发“大招”,开工第一天发布《惠济区“提振发展信心、提升服务能力,惠及市场主体、惠及人民群众”冲刺首季开门红活动实施方案》,紧接着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分析惠济区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研究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为全区千行百业实现“开门红”、奋战“全年红”加油赋能。
稳字当头 “项目为王”强推进
抓好稳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是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2022年,惠济区共申报13个省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20亿元。作为4个计划新开工项目之一,惠济区黄河流域河渠生态治理工程(金洼干沟西支)目前已经开工,建业电子商务大厦、古荥镇黄河桥村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等也将于近期陆续开工。
18个计划总投资555亿元的市重点项目中,惠济区新建道路打捆项目、惠济区中小学打捆项目、省道312新增绿化工程等计划新开工项目已经开工。
计划投资的区重点项目中,惠济区全民健身中心、大运河文化片区汴河遗址公园拆迁建设项目、惠济区道路工程打捆项目、荥泽古城片区综合安置区一期集中供暖项目、金洼干沟西支整治(天元路道侧生态廊道景观)、46条道路行道树栽植项目、惠济月季公园(香山公园)、公园游园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打捆项目等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开工14个。
今年惠济区已完成重点项目签约2个,签约额120亿元。分别为:投资100亿元的麦田云分布式存储大数据中心和超算中心项目,投资20亿元的大运河数字文创大数据研发中心项目。
全力奋战 确保实现“开门红”
相较往年,今年惠济区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起好步、开好局?惠济区委、区政府“把脉寻方”、多措并举,努力为千行百业奏响惠济经济社会“春耕交响曲”增添力量。
科学拟定产业发展定位。结合省、市关于惠济区的发展定位,惠济区商务局认真谋划“三个三”的产业发展思路,即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双碳、智能制造三个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动文化创意旅游、现代商贸服务、健康养生三个传统产业升级提质,努力实现把惠济建设成为中部区域独具特色的智慧双碳科技引领区,绿色生态康养先行区,黄河文化传承示范区。
“双提双惠”奋战首季“开门红”。惠济区委、区政府发布《惠济区“提振发展信心、提升服务能力,惠及市场主体、惠及人民群众”冲刺首季开门红活动实施方案》,围绕着力保障企业稳定生产、突出重点行业带动作用、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4个方面,梳理出23条惠企、惠民政策措施,全力奋战一季度,确保实现“开门红”。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开复工。提前部署,制定全区重点项目季度建设目标分解图,明确项目推进的时间节点、季度投资目标和建设任务。对续建项目,督促项目单位抓紧复工,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对计划新开工项目,督促项目单位抓紧完善建设条件,落实资金等要素保障,尽快开工建设。
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做好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和重点生产物资应急运输通行证的发放管理使用,保障重点企业运输需求,截至目前,已累计协助辖区企业申请省内运输通行证38张,市内运输通行证2张,跨省运输通行证60张。
持续深化优化企业服务。持续开展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引领的企业服务活动,组织专人对辖区内汽车销售企业、加油站、大型商超、酒店等商贸行业企业进行走访,深入了解每家企业面临的困难,靠前服务。
加快促进惠济区消费市场回暖。在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惠济区围绕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抢抓节庆时点,深挖社会消费潜力。鼓励商贸企业利用春节消费旺盛时机,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促消费活动,释放群众消费潜能,推动市场回暖。
实干开局 铆劲蓄力再推动
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惠济区政府负责人在经济运行分析会议要求,要在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和省、市战略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再加压、再加力、再加速,奋力开创惠济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形成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统一思想,挖掘潜力促发展。全面提升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躬身入局、以上率下,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清醒认识问题困难和短板不足,以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加大“双提双惠”冲刺首季“开门红”活动实施方案的宣传力度,让千行百业应知尽知,提振发展信心。
升规入统,深入细致做工作。按照“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成长路线图,主动靠前服务,组织开展面向企业的政策辅导,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强化政策宣传和引导,提高企业升规入统积极性,培植抚育辖区小微企业不断壮大,既引来企业,又留住企业,实现全区市场主体数量、质量稳步增长。
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出亮点。坚持“项目为王”,以滚动实施“三个一批”为抓手,树立大招商的理念,产业发展1+1+N体系等各项政策的宣传力度,围绕惠济区主导产业,坚持“引外”“培内”并举,通过精准招商、以商招商、推介引商、培内育商等方式,加大符合产业规划的项目引进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