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写作手法是什么?江城子密州出猎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来源:华讯网时间:2022-12-30 15:29:06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宋代〕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我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英姿。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苏轼江城子写作手法

苏轼的《江城子》情感真挚,感动了无数人,也激发起许多人对于逝去的亲人的思念,是一首千古绝唱。

在这首苏轼江城子的词作上,上阙写实,表达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下阙写虚,记录梦境,抒写了对亡妻的不舍与深情。整首词虚实结合,用平淡而自然的语言,将悲伤的基调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虚实结合的夏写作手法,让诗词文章更丰富,感情更细腻。

那什么是虚与实呢?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客观存在的为实,主观想象的为虚。实,就是对正在发生的真实的事情的叙述;而虚,则是与此产生的回忆、联想、想象或者是其他心理活动。

比如我们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是虚实结合的典范。“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是写的实景,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虚感了。虚实一结合,诗的立意就高了,诗人拥有远大志向的情怀也就凸显出来了。

再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里也有一段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你们看,前面写实景,将树开花的繁密和色彩写出来,闭上眼后面就是想象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就是通过这种想象表达出来的。

所以,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可以丰富大家的诗词文章,而且往往虚写的部分能更好地表达情感,是一个非常值得一试的好方法。

江城子密州出猎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对仗:左牵黄,右擎苍

白话译文: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出处: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夸张:千骑卷平岗

白话译文: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出处: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用典: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白话译文: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出处: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反问:鬓微霜,又何妨。

白话译文: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

出处: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借代:“左牵黄,右擎苍” 中的“黄”代之黄狗,“苍”代之苍鹰

出处: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比喻:“鬓微霜”中的“霜”比喻鬓角像霜一样白了。射天狼。“天狼”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出处: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太守形象和特点

1、人物形象

描写出了一位年事已高、乐观、豪放不羁的爱国志士形象。

2、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关键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江城子写作手法 江城子密州出猎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江城子密州出猎太守形象和特点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