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你知道吗?关于清明节的知识都在这儿!

来源:华讯网时间:2022-11-22 16:36:31

清明节的来源

清明本是我国农历中的一个节气,是24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一到清明,也就是春天真的来了。气温逐渐升高,从南到北,春耕相继展开。由于古代的寒食节与清明这节气非常临近,因而后来寒食节就与清明这一天合在了一起成为了节日——清明节。

在古代是有寒食节的,它既有着有悠久的历史的,而且还有着相关的故事。

传说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晋国献公有好几个儿子。大儿子申生被立为太子,二儿子重耳很有才能。因为晋献公宠爱着一个叫骊姫的女人,于是就把她立为夫人。骊姫得宠后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就在晋献公和申生之间进行挑拨、诬陷,逼得太子申生自杀,逼得重耳及其兄弟逃亡国外。

重耳流亡在外,饱受痛苦,有时候甚至到了没有地方居住,没有食物充饥的地步。有一回,他饿得实在受不住了。随员介子推只好忍住痛楚,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熬成肉汤,让他充饥,这才救了重耳的性命。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在随行人员的辅佐下,利用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和外力的帮助,终于回到了晋国,而且还掌握了政权,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掌权之后,随行人员都纷纷请功,晋文公都给他们封官晋爵。只有介子推没有这么做,他和母亲在一起,悄悄地隐居在绵山(今山西省内)。

后来,晋文公想起了介子推,就下令让他出来做官。可是介子推却谢绝了,他一直没有离开绵山。

晋文公回想起介子推割肉救自己,而自己并没有报答他,心里非常内疚,就亲自来到了绵山,请介子推出山,但介子推躲在了大山里,一直不见。在这无奈的情况下,有人建议用火烧山,迫使介子推出来。晋文公接受了,命人在山上放火。晋文公心想,这熊熊大火,会使介子推出来见他。

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介子推还是没有下山,在猛烈的大火之中,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抱着一棵大树,活活地被烧死了。

晋文公没想到会是这种结果,他后悔莫及,痛苦异常,他来到了现场,抚摸着那烧残了的大树树干,捶胸顿足,悲伤地流泪。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就将介子推烧死的这一天定为节日,并禁止生火煮饭,改吃凉食,这一天就成了寒食节。

唐玄宗的时候,颁下诏书将寒食节祭祀扫墓编入《开元礼》中,定为全国的祭祀节日。

这正如唐代诗人卢象在《寒食》诗中所说的: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因为寒食节是在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约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两天,所以后来将寒食节与清明这一天合并成了一个节日——清明节。这节日里除了禁烟火,吃冷食外,还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等活动。

关于清明节的知识

清明节是唯一一个拥有节日的节气

我国有二十四个节气,但在所有节气中,既属于节日又属于节气的只有清明节。

作为节气,清明并不是固定的一天

它是一个大致的时间范围,一般来说,冬至后的第108天就是清明,大约在4月5日前后。但作为节日的清明,就固定在每年的4月5日啦。

清明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明节并不是一般普通的节日,在2006年我国就将其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有些少数民族不过清明节

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汉族,满族,壮族等24个民族将清明节当做节日度过。

明前茶是指清明前采制的茶叶

大家经常在电视剧里听到的“明前龙井”等,其实并不是指单纯的一个茶种,而是指采摘时间为清明前后的茶叶。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虫害侵扰少,受农药污染少,品质最佳,深受茶友喜爱。有咱们“湖北第一历史名茶”之称的恩施玉露,明前茶也已经上新,茶友们可以抓紧时间开始“上货”了!

清明的习俗不只有扫墓祭祀哦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主要的活动内容。在咱们湖北地区,武汉清明节有“挂纸”习俗。

对荆州人来说,清明祭祖扫墓又称“插青”,人们用各色的彩纸剪成条纹,再挂于竹棍一端,做成“清明吊”插于先人的坟头。但除了缅怀先人外,清明还有很多别的习俗。

荡秋千:古代清明节也称“秋千节”。民俗相传,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而且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

放风筝:在我国古代,放风筝不仅仅是一项游艺活动,人们还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气。

戴柳插柳:插柳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柳树得春气之先,每年冬春转换之际,当四野还是一片萧条时,总是它最先吐出新绿。

吃芥菜: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

吃青团: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取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制作成团子。

踏青春游:“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去踏青。”清明时节同时也是个生机勃发的时日,人们告别蛰伏的户居生活,迎着春天的明媚阳光外出踏青。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英语

The Origin and Customs of Qingming Festival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的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清明前10日后8日及清明前后各10日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 清明节的来源 关于清明节的知识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英语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