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洲对针灸的贡献有哪些?针灸四大传承人简介来了

来源:华讯网时间:2022-11-11 11:19:38

杨继洲是哪个朝代的针灸大师

杨继洲是明代著名针灸医家。杨继洲(约1522年-1620年),名济时,以字行,梁家园杨氏第十三世裔孙,明代三衢(今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六都杨村)人,世代为医,皆任太医院医官。因世居京都,亦称“都门杨氏”。主要作品有《针灸大成》。

据《中国医籍考》卷二十二载,杨继洲家学渊源,其祖父杨益,父亲杨訚都曾任职于太医院,声望很高。杨氏数代业医,家藏秘方、验方与医学典籍极为丰富。杨继洲在家传《针灸玄机秘要》等典籍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全面总结明以前针灸学成就,撰成《针灸大成》一书,成为我国针灸学承前启后的经典著作。该书列入《四库全书》存目,被国内外医界尊为针灸经典。

杨继洲对针灸的贡献

杨继洲是明代一位针灸学之集大成者,他总结了明末以前针灸学的重要成果,是继《针灸甲乙经》以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重要总结。《针灸大成》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针灸学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后人在论述针灸学时,大多将《针灸大成》作为最重要的参考书,这与该书的学术成就、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其对针灸学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针灸四大传承人简介

针灸国医大师入选为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全世界仅有四位:程莘农、贺普仁、郭诚杰和张缙。中国针灸源远流长。针灸就是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针灸因为易学易用,已经在现代家庭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

广西民间鬼门十三针

鬼门13针的传说由来己久,真正开始应用的时间己不可考证,而最早出现的纪录,是在唐朝由名医孙思邈所撰写的(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 根据纪载,这十三针就是指人体的十三个穴道,即鬼封、鬼宫、鬼窟、鬼垒、鬼路、鬼市、鬼堂、鬼枕、鬼心、鬼信、鬼营、鬼藏和鬼臣。

这套针法运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像是中风后的个性改变、精神疾病、幻听、癫痫发作等等;如果是怀疑鬼上身,施针的人每施1针就要大声质问附身的灵体是否愿意离开,若无反应就再继续往下一个穴位施针。

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五针鬼路,即申脉(火针),三下。六针鬼枕,即风府,入二分。七针鬼牀,即颊车,入五分。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十针鬼堂,即上星,入二分。十一针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十二针鬼臣,即曲池(火针),入五分。十三针鬼封,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令舌不动,此法甚效。更加间使、后溪二穴尤妙。

男子先针左起,女子先针右起。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刺入十三穴尽之时,医师即当口问病人;何妖何鬼为祸,病人自说来由,用笔一一记录,言尽狂,方宜退针。

关键词: 杨继洲是哪个朝代的针灸大师 杨继洲对针灸的贡献 针灸四大传承人简介 广西民间鬼门十三针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