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原文看这里!金色的鱼钩一等奖优秀教案来了

来源:时间:2022-09-15 15:43:20

金色的鱼钩主要内容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讲述革命故事的略读课文。它叙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课文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故事的主要人物。红军过草地的路上,很多同志生了病。炊事班长即老班长接受要照顾三位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人物。

接着文章写他们一行人受到饥饿的威胁,他们的身体越来越弱,老班长非常着急。后来,老班长开始给病号们钓鱼,增加营养,而自己却继续忍受着饥饿的折磨甚至以我们吃剩的草根和鱼骨头充饥。就这样,他们坚持着走到了草地的边缘。最后老班长倒下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金色的鱼钩》赏析

本文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可以分三层。先讲钓鱼。因为带的青稞面吃完了,只好用野菜、草根充饥,但光吃野菜草根不行啊,老班长脑子里经常考虑给病员补充营养,看到鱼跳出水面,立刻就想到可以钓点鱼给伤病员补充营养。

再讲老班长自己从来不吃鱼。“我”问他为什么自己不吃鱼,他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回味”指在回忆中体会曾经经历过的美好事物。老班长这样说,是为了消除“我”的怀疑,使病员安心地喝鱼汤。从“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可以看出,吃这些是多么困难、痛苦。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既表明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也表明“我”看到这种情景时内心的难受程度。从老班长的朴实的话语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和舍己为人的内心世界。

然后写鼓励病员喝鱼汤。“觉得碗有千斤重”,“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准确地形容了“我”心情的沉重。“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是老班长对“我”的批评,也是提醒“我”不要影响两个小同志的情绪。

金色的鱼钩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长征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老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他逝世了的故事,赞颂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这篇文的发生地是在松潘草原,是长征“翻雪山,过草地”中的草原。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金色的鱼钩体裁

《金色的鱼钩》的体裁为记叙文,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描绘了无私的炊事班长为了同志们的安危最后牺牲了自己的故事。

《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被选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金色的鱼钩原文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他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他这些天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佐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您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多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多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呀!”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我再也忍不住了,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一起找,我看得见。”

“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再说,你的病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我们的精神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但是过了好久,还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四面寻找,最后在一个水塘旁边找到了他,他已经昏迷不醒了。

我们都着慌了。过雪山的时候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我们立即分了工,我去钓鱼,剩下的一个人照料老班长,一个人生火。

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可是越性急,鱼越不上钩。等了好久,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芦秆动了一下,赶紧扯起钓竿,总算钓上来一条两三寸长的小鱼。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金色的鱼钩一等奖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金色的鱼钩》是统编本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导语明确指出了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概括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金色的鱼钩》这篇回忆录记叙了红军长征时,一位炊事班长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真实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阶级友爱。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朗读、勾画、理解、批注。对于抓住细节感受人物形象并不陌生。现在优渥的生活条件、核心式的家庭结构滋生了学生的自我中心主义,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表现被动,未认识到学习责任,学习不够积极、勤奋。老班长舍己为人、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学生来说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

容,思考“金色的鱼钩”的象征意义。

2.抓住对老班长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其崇高的品质。(教学重点)

3.感受红军战士之间深厚的阶级友爱,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以及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高度的责任感。(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感受老班长任务的艰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回忆诗歌《七律·长征》。

2.顺势导入:在《七律·长征》中我们学习了红军对万水千山的征服,今天我们要来读读红军过草地的故事。(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入手,让《七律·长征》中红军战士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

二、检查预习

1.了解草地环境的恶劣。

2.分析小同志以及老班长的身体情况,学习课文的第1、2自然段。

【设计意图:由于故事发生的背景离学生生活太远,对于红军过草地遇到的困难,以及小同志、老班长身体情况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对老班长树立起崇高的形象。】

三、初读感知

1.直觉告诉你,老班长能完成任务吗?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老班长崇高的品质。

2.感受红军战士之间深厚的阶级友爱,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以及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高度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深入学文

1.故事中有许多感人的片段,选取最感动你的地方自学、批注老班长的品质,小组交流讨论,班级汇报。

2.预设一:老班长做鱼钩、钓鱼。

原句:“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弯成个钓鱼钩。”

“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我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

(抓住老班长的动作感受他发现鱼后迫切、激动的心情,以及对战友发自内心的关爱,并做批注。)

3.预设二:老班长悄悄地吃鱼骨头。

原句:“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

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提示1:联系生活经历想象此刻老班长的痛苦,并将“我”未说完的话补充完整。

提示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被“我”发现后老班长的话,感受其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4.预设三:老班长与我的对话。

原句:“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老班长对党交给他的任务高度负责。

(2)师追问:什么叫“负责”?(明确自己的职责,尽最大的努力完成。)

(3)“负责”这个词很简单,但是要像老班长这样做到却很难。我们不必担忧生命安危,那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在课堂中充分挖掘文本的价值,实现“责任”这一品格的渗透与反思。】

5.预设四:老班长让我们喝鱼汤。

原句:“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又跑啦!”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抓住老班长神态的变化以及“我”内心的感受体会战友间深厚的情谊。

6.预设五:老班长拒绝吃鱼,壮烈牺牲。

原句:“小梁,别浪费东西了……一定要走出去!”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去!”

“不,你们吃吧!……看,你们都瘦得……”

(结合课文插图通过生生对读、师生对读感受老班长高度负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以及战友间深厚真挚的革命情谊。)

【设计意图:本课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独立学习。接着小组内合作学习,通过组内讨论,激活学生思维,解决能解决的问题。最后小组汇报,将知识输出,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整个过程离不开入情入境的朗读,让内心在朗读中被感动,让课堂充满温度。】

三、总结升华

1.“老班长!老班长!”再大的声音也唤不回那个可亲可敬的班长了。“我”只能小心地包起那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一看到鱼钩,我就想起了……

2.生补充句子,再次感悟老班长身上舍己为人、忠于党、高度负责的品质。

3.愿这枚金色的鱼钩也深深烙印在同学们的心中。

【设计意图:学生的情感随着老班长的牺牲达到高潮。简单的总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感动,让情感促发学生的成长。】

【教后所思】

曾经在书里面看到这么一段话:“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我们的课堂需要点燃学生的激情。

《金色的鱼钩》是一个感人的故事。首先,如何唤醒学生的情感,让一堂课充满生机是课程实施的重点。情感是可以传递的。教师上课时的状态在无形之中就能影响学生,感动自己再感动学生。其次,感動建立在设身处地的理解上。由于长征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对过草地所要面对的困难做详细分析,才能让学生直观感受任务之艰巨。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老班长仍然用生命去完成,学生心中的敬佩与感动油然而生。朗读是理解的一把金钥匙,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一遍一遍的读中学生的心弦被触动,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老班长的形象就此深刻烙印在学生心中。语文的学习不应该仅停留在书本,要从文本走向学生的生活。借助责任这一品格实现由文本走向学生生活,充分发掘文本自身的教学价值,让我们的课堂因情感而重新焕发生机。(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泰兴小学)

关键词: 金色的鱼钩主要内容 金色的鱼钩中心思想是什么 金色的鱼钩体裁 金色的鱼钩原文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