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万安县夏造镇竹林村,地势险峻、山路崎岖,一遇下雨天,只能徒步前行。22岁的许舒丽刚参加工作就毛遂自荐承担起为竹林村重度残疾儿童小露的送教上门工作。
山高路险,每次还要携带黑板和教具上门,许舒丽常常需要在家人帮助下才能前往竹林村。“在师范上学的时候,我的老师说过,‘身为老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如何不让任何一名适龄残疾学生失学?近年来,万安县教体局联合县残联、县妇联等部门,一村一村、一户一户,逐一核实未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数据,确定送教上门对象83人。3年来,教师们把课堂搬进重度残疾学生家里,为83个不能入校学习的孩子提供“一对一”送教上门服务,累计送教课时达5600余节。
怎么送?送什么?这是送教上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万安县成立送教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送教工作制度,落实送教上门具体工作计划,推动送教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建设。通过调查、核实,全面建立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档案,建档率达100%。在学校层面,安排两名教师负责,坚持每学期对每一名在籍学生做到每周送教、定期回访,这已经成为万安县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的固定模式。
重度残疾儿童无法适应传统教学方式,为服务好这类学生,解决“送什么”的问题,万安县坚持“一人一案”原则,通过家访和问卷向家长了解孩子的致残原因、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利用量表评测学生的言语、行为、情绪、感知等状况,综合分析学生的基本能力、发展趋势、教育需求,根据残疾学生的残疾类别及残疾程度组织教师进行会商,制定差异化的教学内容,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送教方案。
孩子残疾,有的父母总是回避外界关注,不想让人知道,这种情况成为送教路上的一大障碍。百嘉中学教师郭万梅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送教上门?我孙子这个样子能接受教育?你来有什么用?”第一次见面,小黄的爷爷就把郭万梅挡在了门外。面对家长的不领情,郭万梅没有气馁。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小黄的爷爷慢慢接受了她。
相比传授知识,高质量的陪伴和爱更重要。为他穿衣穿鞋,牵着他一起散步,一起看书、画画、做康复训练,记录他的喜好,经常给他带去一些小惊喜……几次送教过后,小黄一看见郭老师,便满心欢喜地上前迎接,和郭老师分享他喜欢的事情、喜欢的礼物、喜欢的游戏,并邀请老师陪他过生日。家长看着孩子在进步,心里分外高兴。
“要感恩妈妈给了生命……要感恩爷爷每天陪我……要感恩老师教我……我爱你们。”近日,小黄断断续续的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潸然泪下。
20岁,本不是送教上门的年龄范围,但小燕是孤独的,她迫切希望老师们依然可以常常来陪她。为此,涧田中学的李金花、董丹青、黄晓峰3名教师自发成立送教志愿小队,按照义务教育送教要求,每学期为小燕送教30课时。
为满足重残学生需要爱和陪伴这一需求,万安县教体局以“志愿服务,接力前行”的形式,成立了5个“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队”,根据重残学生以往的教育经历,及时调整送教内容和送教方式,每月至少送教2次(不含假期),每次至少2个课时。目前,参与志愿服务的教师有30余人,有9名已毕业的孩子正在接受延续的送教上门服务。
“接下来,我们计划分两步延长志愿服务成员链,让志愿服务更多样。一是成立以接受志愿服务学生为中心、村组为半径的学生志愿服务队,让在校学生有机会参与社会服务,同时让重残学生感受到同伴的爱;二是联合县文明办、县残联、县妇联、团县委等部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更多内容丰富、受惠面广的志愿服务。”万安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郭建民说。(通讯员 张琦惠 本报记者 甘甜)
关键词: 如何不让任何一名适龄残疾学生失学 送教上门 义务教育 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