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读: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时间:2022-03-14 17:29:18

在民族地区学校的课堂上,学生容易出现假装学与浅层学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越来越弱,灵动、灵活渐渐丧失,想象力也随之消失。

假装学是指看起来与教师高度配合,紧跟教师步调,实则没有真正开动脑筋进入学状态的行为。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会感到非常顺利,对学生的表现也比较满意,于是教学进度越来越快。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课堂状态有严格要求,学生假装学来应付。

浅层学是指以完成教师任务、避免受到惩罚为取向的学行为。这种学以机械记忆和反复操练为主,完全按照教师的指令行事,教师所讲的话都认真记录下来,即使教师讲错了,也不会提出质疑。如果教师提出带有挑战的问题,学生就不愿意去思考。因缺少深度思考加工,学成果难以迁移和深化。

思自疑起,慧由心生。学是认知结构的建立和重组,新的内容与原有认知结构能否关联起来,取决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以及对原有知识基础的主动调取。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就是以学者的大脑为台、思维为模式,以旧的知识为基础去理解新的知识。教师必须关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有收获的课堂,大致是“问题—思考—感悟—收获”的过程。有问题才有质疑,有思考才有感悟,进而有所得。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也是在强调,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课堂的第一要务是“玩活”学生的思维。围绕教学目标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质疑。因此,将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化、探究式、挑战的处理,是增强学生思维容量、提升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问题化是指了解学生可能的思维障碍在哪里,化难为易,把高起点、复杂问题转化为低起点、简单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区分重点难点,切忌铺直叙。依据课堂学生反应,动态生成问题化处理。考虑到学生实际水参差不齐,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在互动中产生思维碰撞,相互启发。

探究式是指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加深理解与应用。让学生对原题进行改编,尝试自主模拟命题等,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这种研究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思维方式的本质理解。

挑战是指创设挑战模式,让学生独立或分组提出最简洁的解答,进行最优化的表述。将教学内容进行挑战处理,能够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学兴趣,调动学积极。教师提供具有选择、挑战的课后延伸作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成就感。

韩非子说:“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尽己之能”的课堂是教师的表演场所;“尽人之力”的课堂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后练来弥补;“尽人之智”的课堂,才能激活学生的内在能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陈立群)

关键词: 逻辑思维能力 浅层学习 假装学习 教学目标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