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发展到今天,有些人还是有意或无意地抵触心理学。其实,学习心理学并不是件难事,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工作、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支持我们勇敢前行。事实上,心理学能促人自省,促使我们面对真实的自己。阅读《写给教师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时你会惊喜地发现,运用应用心理学的知识来指导教育实践会使你拥有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让你在教师生涯不断向前发展时能够和其他人分享见解,帮助自己和他人实现持续的专业发展。
多种视角打开“心”世界
“视角”是这本书的核心。“经验主义、结构主义、行为主义、人文主义、认知主义、生物心理学、进化”等都是作者为读者呈现出的经典理论和新兴心理学理论中的多种视角,从经典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到认知主义视角,从积极心理学的心流到脑科学的神经系统,从“自我”认知发展到儿童社会发展,从动机到特殊教育需求,涉及范围非常广泛。
了解并能学习这些视角可以充实教师的理论基础,并为学习新知识提供脚手架。通过认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断反思自身教学方法的教师,就可以致力于实现最佳的教学实践。
为什么说这是一本专门写给教师的心理学书籍?一方面,作者为教师提供了很多能够应用的心理学方法,比如启发法、焦点解决、心理意向等方法;另一方面,作者很用心地在每一种心理学理论和视角中都加入了“反思”或“活动”环节,引导读者利用刚阅读过的理论进行练习和反思。这些环节中的“问题”基本上都来自各种教学场景,而且非常具有开放性,能够帮助教师思考、构建个人的教育哲学。阅读这本书时,需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这样确保你不断重温理论,思考理论,并能进一步改善教学实践。
成为高效教师必先具备的心理学技能
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作者从心理学的视角探究了教师需要具备的一系列技能。在研究者眼中,高效教师有三个共同要素:能够建立良好的学习关系,有良好的学科背景,有良好的组织技能。在管理者眼中,高效教师有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学会理解、寻求协作、自我更新。
本书中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探讨了学习者的神经系统、身体发育、感知、认知、情感发展以及学生需求。为了了解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应该对人体的结构及各个系统的发展有深入的了解,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因为中枢系统里有关键器官“大脑”。了解大脑结构和技能后,就可以进一步理解知觉和认知发展以及社会和情感发展,更好地了解学生自我、个性成功、动机这些需求。
作者还考察了学生的特殊需求。首先探索了自我概念、自我的组成部分以及如何提高自我感觉。既着眼于划分学生的方式,质疑其合理性,拓展了关于个人独特性的讨论,探讨了传统上有“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各种需求,又着眼于探索动机问题,讨论动力将如何有效促进学习,并研究了传统视角,介绍了自我决定理论及学生“需求”阻碍有效学习时的解决方法。
相对而言,了解学生特殊需求比了解教与学的心理学更加重要。为提高教师的能力,作者提供了一些应用心理学策略。比如:设定目标、自我对话、心理意象及放松。此外,我们还必须知道如何运用、“何时”运用这些方法。这些方法需要经过长期运用才有成效。因此,教师需要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从这些方法中全面获益。为实现这一目的,应确保教师和学生均喜爱教学活动。
设定目标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为了成功进行教学,有效设定目标是一项基本方法。关注设立目标的类型很重要。结果性、表现性和过程性目标各不相同,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也各有各的特点,知晓这些差异并选择合适的目标将决定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认知重组方法可以用来消除并改变脑海中“瞬间”出现的消极想法。当教师相信他们可以有效应对与现代教学并肩而来的挑战时,对这些方法进行任意组合会有助于他们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为了教学能成功进行,教师还应创造一个令人兴奋的学习环境。教师与学生相处融洽,就可以营造出放松、愉快的氛围,这种氛围中充满了支持与合作。当教师看上去享受教学以及与学生们相处的时光时,也会产生这种氛围。
如何创造这种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及时表扬学生取得的成就,同时监督并管理学生行为,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要有工作重心,确保课堂实际任务有趣且迷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组织课堂也能创设良好氛围,教师组织课堂和准备课程的水平,特别是组织通过各种活动使学习时间最大化的能力尤其重要。
教师对学生要有明确的期望。只有具备了解学生的能力,才能对他们能够完成的事抱有明确的希望,才能确立智力上具有挑战性的高学术标准和清晰的目标。确定目标很重要,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恰当的评价和反馈。进而,学生可以提高对自身能力的预期,确定需要学习的内容及学习方式。
教师要有充分的知识。只有教师很好地理解一门学科,知道如何将这门学科的知识有效地教给学生,才能组织好一堂课来促进学生学习。教师要学会反思,要经常通过与同伴和经验更丰富的人讨论进行反思,同时保持内心对话和自我反思能力。
认真阅读这本书,你会得到最新的心理学观点以及教育与心理学相关联的方式。和其他心理学著作不同,书中分享的所有方法、理论和理念都被实践过,所提供的研究资料也都经过了各自学科以及彼此学科的批判性评估。极其有利于教师们“学以致用”,并立竿见影。
也许当自己的学生出现“情况”时,并不能像专业的心理学从业者那样做出精准的判断并开出对症的处方,但因为拥有了自己的心理学“工具箱”,我们就可以灵活选用适当的工具,很好地解决教育实践中发生的“情况”。
(作者单位系天津市天津中学)
作者:吴奇
《中国教育报》2022年02月23日第7版版名:读书周刊·教师书房